![](/skin/img/ad06.gif?v=110)
![](/uploads/allimg/200330/1-200330102949112.jpg)
廣東近期出臺了《廣東省促進中小企業發展條例》、“民營經濟10條”等方面的政策,疫情期間也出臺了“復工復產20條”、“中小企業金融18條”等惠企措施,在這個基礎上近期印發實施了《關于應對疫情影響加大對中小企業支持力度的若干政策措施》,簡稱“中小企業26條”。
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廳長涂高坤介紹,“中小企業26條”包括了4個方面措施。
——促生產。著力于促進中小企業復工復產,讓企業能夠盡快地“動起來”。明確規定各地不得對中小企業設置歧視性條件,要立即修訂和清理本地不合理限制性措施;鼓勵有條件的地市集中采購防控物資向中小企業提供;實施線上“南粵春暖”活動,引導網上求職。
——減負擔。著力于為中小企業減稅降費,讓企業“緩過來”。有不少力度大的措施,比如:用氣價格下調10%,電價降低5%;對小微企業工會經費實行全額返還;對承租國有資產類經營用房的困難民營企業減免租金;落實免征中小微企業養老、失業、工傷保險單位繳費,職工醫保統籌基金結余可支付6個月以上地區可減半征收職工醫保單位繳費;小規模納稅人增值稅征收率由3%降至1%;減免困難企業的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支持企業和員工協商自愿繳納住房公積金。
——活融資。著力于讓金融活水流向中小微企業,讓企業“活起來”。有不少針對性的措施,比如,允許困難中小企業貸款延期還本付息,提出國有大型銀行上半年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同比增長30%以上;用好央行專項再貸款,確保相關企業實際融資成本降至1.6%以下;推廣政府采購和應收賬款融資,省財政對幫助中小企業實現應收賬款融資的核心企業給予獎勵;推廣“知識產權快融貸”,信用貸款利率低至3.15%;支持擔保融資,省財政對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保費給予補助;發揮省中小企業融資平臺功能,歸集、整合金融支持政策,加大融資服務。
——強服務。著力于強化中小企業服務保障,讓企業發展“穩下來”。包括加大支持、保障權益、強化服務等8條措施。在加大支持方面:以科技、生產型外貿、文旅等行業領域為突破,分類支持中小企業發展,如提高省級科技創新券支持比例、省政府設立加工貿易企業融資風險補償資金池、推廣線上消費、體驗消費、智能消費等消費新模式。在保障權益方面:嚴禁新增拖欠民營企業中小企業賬款,應清盡清已有賬款;各地貿促會免費為中小企業提供不可抗力證明;為企業提供免費法律服務。在強化服務方面:利用“粵商通”平臺提供一站式涉企服務,通過中小企業訴求響應平臺及時收集解決企業突出問題。
![](/uploads/allimg/200330/1-200330103150408.jpg)
廣東中小企業量大面廣,分布在各行各業,也涵蓋不同所有制,包括民營、國有、外資。受疫情影響,普遍面臨營業收入下滑、訂單減少、資金緊張等困難。
涂高坤介紹,為了幫助企業緩解資金難題,省工信廳首先會同有關部門推動和協助金融機構加大對中小企業融資的支持,快速響應企業融資需求。比如,聯合中行廣東分行、工行廣東分行推出“抗疫貸”“疫情防控貸”兩種專屬金融產品,已向263家企業貸款約17.5億元。和省發改委、金融局等部門一起做好央行再貸款名單制管理工作,配合金融機構落實央行再貸款政策,已向國家推薦全國性重點企業名單13批2280家,報備省重點企業名單12批3660家。企業共獲得優惠利率貸款278億元,加權平均利率2.3%。
此外,用好省財政資金,加大對中小企業的幫扶。省工信廳在年度資金專門安排支持中小企業。對符合條件的專精特新、年主營業務收入由2000萬以下的小微工業企業發展壯大為2000萬以上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貸款給予貼息,貼息金額最高200萬元。對供應鏈核心企業給予獎勵,鼓勵其幫助上游中小企業確認應收賬款,實現融資,獎勵金額不超過實際年化融資額的1%。對政府性擔保機構幫助中小企業融資擔保,按年度業務發生額的0.5%給予補助。對小升規企業安排支持獎勵,鼓勵企業做大做強。對中小微企業發放服務券,用于補助企業購買信息、創業、融資等服務。對企業開展培訓,通過政府采購方式,選擇國內知名高校,今年為6000多名中小企業中高層經營管理人員提供免費培訓。
中小企業是吸納就業的主渠道。受疫情影響,省內一些中小企業出現了經營困難,導致吸納社會就業面臨較大的波動。
對此,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副廳長葛國興介紹,省人社廳除了通過社保減免做減法以外,還通過送服務、送補貼等措施積極地做加法,有幾個方面:
一是加強用工對接服務。一方面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組織開展“點對點”返崗的專車專列專機活動。3月19日,首趟湖北荊州籍務工人員入粵返崗的專列順利到達,省委書記李希、省長馬興瑞等省領導親自到廣州南站迎接、慰問務工人員。截至3月25日,廣東省已組織湖北入粵專列10趟,輸送了9361名務工人員返崗。與此同時,節后到現在還組織了到粵滇、粵貴、粵川等方向來的返崗專列53趟,專車服務2731班次,所以這種“點對點”輸送務工人員超過14萬人。另一方面,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大力開展“南粵春暖”網絡招聘系列活動,全力保障節后中小企業的用工需求。節后到現在已經開的網上招聘會是1920多場,參與在線招聘的中小企業約有7萬家,累計發布的崗位超過261萬個,在線求職人數約有198萬人次。
二是鼓勵中小企業吸納就業。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出臺了一系列支持中小企業吸納重點群體就業的政策,比如吸納一名貧困勞動力就業的,給予5000元補貼;每吸納一名退役軍人就業的,給予10000元補貼;每吸納一名畢業兩年內高校畢業生就業的,給予最長兩年的社保補貼;疫情防控期間生產配送疫情防控急需物資企業新招員工的,還專門按每人不超過1000元的標準給予一次性吸納就業補貼,目前也發放了550多萬元。
三是支持中小企業穩定崗位。對不裁員或少裁員的參保中小企業落實失業保險穩崗返還政策。今年以來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已經累計向41萬多家參保企業穩崗返還失業保險費超過43.5億元,惠及職工接近1100萬人。同時,考慮到一些職工因疫情無法及時返崗,企業需正常支付其工資待遇,為了幫助企業適當減輕負擔,出臺了穩崗工資補貼,對職工因疫情接受治療或被醫學觀察隔離的期間企業所支付的工資待遇,按照不超過該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費工資基數的50%給予企業進行補貼。
在降低企業用能成本方面,廣東有沒有相應的政策?對此,省發展改革委二級巡視員李群智回應,廣東出臺了階段性降低企業用能成本政策,降低企業在2020年2月1日至6月30日期間的用電、用氣、用水價格,支持企業復工復產,共渡難關。此次政策惠及面廣,降價力度大,可降低相關企業用能成本超過82億元。
首先,階段性降低企業用電價格。降價范圍包括全省除高耗能行業外的,現執行工商業電價的所有電力用戶。電網公司在計收這些電力用戶電費時,統一按照原到戶電價水平的95%結算,不需要用戶主動申請。該政策可惠及用戶約471萬戶,平均降低電價每千瓦時約3.5分。“初步測算這一措施可降低全省用戶電費支出約57億元。”
其次,降低用氣成本。按照國家發展改革委規定,上游中石油、中海油、中石化等氣源供應企業提前執行淡季價格。為了進一步降低我省用氣成本,我省按照上、中、下游都讓利的原則,要求在全額疏導氣源讓利金額的基礎上,省內天然氣管道運輸價格下調10%,城鎮燃氣企業天然氣購銷價差下調10%,并同步降低非居民用戶用氣價格。該政策將惠及包括中小企業在內的全省所有執行非居民用氣價格的管道天然氣用戶,至少降低用氣成本約25億元。
三是鼓勵各市根據當地情況,適當下調當地非居民用水的價格。
“為確保降價紅利傳遞到終端用戶,省發展改革委要求各地要從嚴控制城市管道天然氣企業的配氣價格,嚴禁借機提高配氣價格,要求各環節管道天然氣供應企業不得截留上游降價紅利。”省發改委還要求各地價格主管部門積極配合當地市場監管部門,切實加強商業綜合體、產業園區、寫字樓等轉供電環節收費行為以及不按規定執行降氣價等行為的監管,確保政策落實到位。對不落實降價政策等價格違法行為,將移交市場監管部門進行查處。
![](/uploads/allimg/200330/1-200330103533341.jpg)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廣東省稅務局在全國率先發布了“稅務10條”,并召開中小企業等六場專題稅企座談會,問需問計于企業,全力支持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廣東省稅務局副廳級干部方佳雄介紹,針對中小企業主要有四個方面措施:
——落實降低小規模納稅人增值稅征收率。為落實好自2020年3月1日到5月31日小規模納稅人增值稅征收率和預征率由3%降至1%的政策,廣東省稅務局編制具體的操作指引,出臺配套征管措施,優化信息系統,全力推進政策落地,這項政策預計為企業進一步減負約20億元。
——落實階段性減免社保費。為使中小企業更方便快捷地享受減免,迅速升級改造征管系統24項功能,對減免類型進行了劃分,對減免金額進行了計算,繳費人免填單、免申請就能自動享受。對2月份已繳納社保費的,由稅務部門主動批量發起退費,繳費人無需操作。截至3月12日,全省已順利完成2月份企業養老、失業、工傷保險退費工作,累計為99.89萬戶中小企業成功退費53.49億元,完成基本醫療保險單位繳費退費6.83億元,惠及中小企業逾97.87萬戶。
——幫助企業緩解資金壓力。對受疫情影響經營困難的,依法核準其延期繳納稅款。3月份已核準同意4616戶,核準數量是2019年全年總量的10倍,其中中小微企業有4248戶,占比達92%。為鼓勵業主為中小企業減免租金,廣東省稅務局還對減免租金的業主給予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困難減免,同時大力拓展銀稅互動,與銀行機構合作創新推出“抗疫貸”“復工貸”等產品,累計為省內15.5萬戶中小微企業發放貸款63.6億元。
——持續優化辦稅服務。積極拓展非接觸式辦稅服務,實現244項涉稅繳費事項全程網上辦,2月份網上申報率達99.3%,將全國首創的遠程互動辦稅平臺V-Tax遠程可視化自助辦稅逐步試點鋪開,納稅人通過視頻直連實體辦稅服務廳,實現隔空辦稅。2月起,在全省推出發票業務在線申請和免費配送服務,目前全省共有30.3萬戶申辦,累計配送發票1672萬份,同時對受疫情影響逾期申報或逾期報送相關資料的納稅人免予行政處罰,相關的記錄不納入納稅信用評價,對逾期未申報的納稅人,暫不按現行規定認定為非正常戶,切實保障納稅人的權益。
![](/uploads/allimg/200330/1-200330103RL32.png)
目前廣東省企業總體復工率已經超過了85%,但中小企業復工復產也面臨不少實際困難。省工信廳有何良策?
涂高坤介紹,省工信廳首先做好防控物資的保障,比如協調省級層面調撥了近800萬個口罩,還有一批其他的防護物資,為中小企業的復工復產提供物資保障。其次,建立了百家制造業重點企業跟蹤服務機制,以制造業的龍頭企業為牽引,推動上下游產業鏈的中小企業來復工復產,以點帶面,促進產供銷、大中小企業協同發展。先后幫助華為、中興、美的、格力、TCL、廣汽、比亞迪等一大批龍頭企業上下游中小企業全面復工,打通產業鏈循環。
此外,在利用信息化手段方面,迅速組織工業互聯網服務商,首批開發200多個工業互聯網應用產品,給予免費或優惠使用,涵蓋在線辦公、生產管控、供應鏈采購等各個環節,產品累計下載量超過百萬次,有效助力企業復工復產。建立完善省中小企業訴求響應平臺,及時解決中小企業復工復產中碰到的融資、用工、稅務等難題。聯合省教育廳等部門舉辦公益網絡招聘,企業與大學生通過省大學生就業創業智慧服務平臺,在線對接,達成就業協議,目前全省超過60萬應屆高校畢業生已在平臺注冊,歡迎有用人需求的企業積極上線對接。
如何在支持供應鏈上下游企業融資方面,支持中小企業復工復產?省地方金融監管局二級巡視員劉凱文介紹,在“中小企業26條”中,廣東再推出針對性措施,重點運用廣東省中小企業融資平臺(“中小融”平臺)的供應鏈金融服務,加大對中小企業復工復產的支持力度,保障產業供應鏈穩定。
據介紹,“中小融”平臺是廣東運用數字政府資源建設、專門為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服務的平臺,今年1月2日正式上線,目前已累計實現融資約48億元。結合廣東是制造業大省的特點,“中小融”平臺開發了供應鏈金融模塊,支持金融機構依托核心企業的信用,為核心企業的上下游中小企業提供不需要抵押擔保的訂單融資、應收賬款融資。核心企業在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問題上起著頭部帶動作用。
“所以我們在這次‘中小企業26條’中明確”,劉凱文介紹,對通過“中小融”平臺在線確認賬款、支持我省上游中小企業融資的核心企業,省財政將按不超過實際年化融資額的1%給予獎勵,鼓勵核心企業在‘中小融’平臺上確認應收賬款,支持金融機構基于這些經過確認的應收賬款及時為中小企業提供融資,預計將撬動供應鏈上的中小企業實現融資超200億元。
![](/uploads/allimg/200330/1-2003301040112W.png)
省衛生健康委副主任周紫霄介紹,近日,廣東省新冠肺炎防控指揮辦疫情防控組印發《廣東省物流行業恢復服務秩序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引》。該《指引》提出,要嚴格落實分區分級管理要求,對返粵員工實行分類管理,要求所有來粵返粵人員到達目的地后,應主動向社區(村居)和用人單位申報個人健康信息,引導從業人員通過粵省事平臺“粵康碼”做好疫情防控個人健康信息登記管理工作。各單位要在醒目的位置張貼并且宣傳新冠肺炎的防控知識,告訴客戶要服從、配合在公共場所在疫情流行期間所采取的各項措施。入口處應該設立體溫監測崗,對進出人員和車輛進行登記,對所有人員進行體溫的測量,有發熱、干咳等癥狀者不得入內,建議其到發熱門診就醫。運輸交通工具應在每次出發、裝貨前,到達目的地及卸貨后進行清潔消毒,應設置垃圾桶,配備一次性的醫用口罩或醫用外科口罩、消毒濕巾、醫用手套、速干消毒劑、含醇或含氯消毒劑等物品。
《指引》還鼓勵“無接觸配送”。城市配送、快遞、宅配等集散配送從業人員可提前與客戶聯系,經雙方協商約定,將包裹和餐品放在約定的地點,實現“無接觸配送”。確需當面接收的,提示客戶做好個人防護,見面時保持1米以上距離,避免直接接觸。在一些低風險的地區,希望能夠暢通快遞的物流,快遞服務可直接送到公司、到家庭、到村居。其他非集散配送的企業盡量通過電子郵件、電話通話等方式與客戶溝通交流。有條件的物流企業建議采用標準化的托盤、周轉筐等單元化工具,實行免驗貨信任交接,應用智能化的設備和技術,提高效率,盡可能地減少人員接觸。
來源: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